陈龙
2017年08月29日 20:33    点击:[]
职称 教授,博士生导师 办公室
电话 0511-88781835 邮箱 chenlong@ujs.edu.cn

个人简介:

陈龙,教授、博导,原江苏大学副校长,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士、副理事长、党组成员,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,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委员会委员,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,江苏省“新能源汽车”优势学科带头人,江苏大学车辆工程学科带头人、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博士点学科带头人,混合动力车辆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、江苏省载运工具运用新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。长期从事车辆动力学与控制的研究工作,先后主持国家“863”、国家重点研发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、交通部信息化技术重大项目、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30多项,发表论文200多篇,授权发明专利100多件,其中PCT专利2件,出版专著1部,获部省级一等奖5项、二等奖9项,江苏省十大专利发明人奖。

教育经历:

1982年毕业于江苏工学院,2006年毕业于江苏大学,获工学博士学位。

工作经历:

历任江苏句容市科技副市长,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常务副院长、党委书记兼院长、校科技处处长。2008年任江苏大学副校长、党委常委,兼任江苏省载运工具运用工程高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。先后3次被表彰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、江苏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、江苏省优秀科技副县(市)长。

研究方向:

【主讲课程】

研究生课程《车辆结构动态设计理论》、《交通运输工程前沿讲座》、《高等交通运输工程学》、《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》等。

【研究方向】

1.车辆动态性能模拟与控制

2.载运工具运行与交通运输规划

3.电动汽车、智能汽车技术

学术兼职:

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士、副理事长、党组成员,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,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委员会委员,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等。

科研项目:

【主持的国家、省部级课题】

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、面上项目6项,国家863、支撑和重点研发项目6项。

1.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:智能汽车多状态系统动力学行为建模与协同控制研究(U1564201)(282万)

2.国家重点研发计划-课题:基于多源异构信息融合的单车智能感知技术(2018YFB0105003)(387万)

3.国家自然基金:面向车联网的道路交通事故链动态演变规律及其阻断方法研究(19.11万)

4.国家科技支撑(合作):电动汽车及基础设施标准规范和测试技术研究(2015BAG07B00)(100万)

5.交通运输部项目:道路交通事故链阻断方法及主动安全集成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(2013-364-836-900)(280万)

6.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:电动汽车集成辅助驾驶系统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(1000万)

7.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:纯电动汽车先进底盘电动一体化关键核心技术(1000万)

8.江苏省科技支撑(工业):先进汽车新型蓄能悬架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(BE2013096)(60万)

成果奖励:

科研获奖

获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、二等奖9项。主要获奖如下:

1.2005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:车辆半主动悬架及其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,排名第一

2.2008年中国公路学会科技一等奖:车辆悬架及其电子控制系统关键零部件设计理论、技术与应用,排名第一

3. 200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:车辆半主动悬架控制及可调阻尼减振器设计技术研究与应用,排名第一

4.2010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: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及其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,排名第一

5.2011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:汽车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及系统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,排名第一

6.2012年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:乘用车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及关键零部件技术研究与应用,排名第一

7.2013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:车辆空气悬架及其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,排名第一

8.2015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:纯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及关键零部件研究与应用,排名第一

代表论著:

发表论文200余篇,其中SCI、EI收录100余篇。10篇代表性论文如下:

1.Shi DH, Pisu P,Chen L*, Wang SH, Wang RG. Control design and fuel economy investigation of power split HEV with energy regeneration of suspension[J]. APPLIED ENERGY, 2016,182:576-589.(SCI,一区,IF=7.900)

2.Xiong XX,Chen L*, Liang J. A New Framework of Vehicle Collision Prediction by Combining SVM and HMM[J].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,2018,19(3):699-710. (SCI,一区,IF=4.051)

3.Sun XQ, Cai YF, Wang SH, Xu X,Chen L*. Piecewise Affine Identification of Tire Longitudinal Properties for Autonomous Driving Control Based on Data-Driven[J]. IEEE Access,2018,6:47424-47432. (SCI,二区,IF=3.557)

4.Chen T,Chen L*, Cai YF, Xu X. Robust sideslip angle observer with regional stability constraint for an uncertain singular intelligent vehicle system[J]. IET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,2018,12(13):1802-1811. (SCI,二区,IF=3.296)

5.Shi DH*,Chen L, Wang RC, Jiang HB, Shen YJ. Design and experiment study of a semi-active energy-regenerative suspension system[J]. 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,2015,24(1): 015001. (SCI,二区,IF=2.963)

6.Shen YJ,Chen L*, Yang XF, Shi DH, Yang J. Improved design of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 by using the inerte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vehicle suspension[J].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,2016,361:148-158. (SCI,二区,IF=2.618)

7.Chen T,Chen L*, Xu X, Cai YF, Jiang HB, Sun XQ. Estimation of Longitudinal Force and Sideslip Angle for Intelligent Four-Wheel Independent Drive Electric Vehicles by Observer Iteration and Information Fusion[J]. Sensors,2018,18(4):1268. (SCI,三区,IF=2.475)

8.Sun XQ*, Cai YF,Chen L, Liu YL, Wang SH. Vehicle height and posture control of the electronic air suspension system using the hybrid system approach[J]. Vehicle System Dynamics,2016,54(3):328-352. (SCI,三区,IF=2.406)

9.Chen L*, Shi DH, Wang RC, Zhou HW. Energy Conservation Analysis and Control of Hybrid Active Semiactive Suspension with Three Regulating Damping Levels[J]. Shock and Vibration,2016:1-14. (SCI,四区,IF=1.857)

10.Chen L*, Liu CN, Liu W, Nie JM, Shen YJ, Chen GT. Network synthesis and parameter optimization for vehicle suspension with inerter[J]. 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,2017,9(1):1687814016684704.(SCI,四区,IF=0.848)

会议报告:


知识产权:

拥有专利总量500余件,发明专利授权200余件;美国发明授权1件,PCT申请12件。20件代表性授权专利如下:

1.一种液力忆惯容器装置及其应用,PCT专利,US9074652B2

2.一种带有发电功能的汽车车门及其控制方法,ZL201710133431.9

3.一种馈能悬架系统的改进天棚控制方法,ZL201610312324.8

4.一种基于智能网联的多工况悬架预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,ZL201610173984.2

5.一种弹簧阻尼惯容一体式悬架,ZL201510956290.1

6.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低温加热系统及控制方法,ZL201610029322.8

7.一种可变刚度纵向推力杆及安装该纵向推力杆的空气悬架和其方法,ZL201610695017.2

8.一种被动式可变刚度纵向推力杆及安装该纵向推力杆的空气悬架,ZL201610698261.4

9.一种阻尼可调式1/2馈能悬架,ZL201610310543.2

10.一种主动式馈能悬架作动器及其控制系统,ZL201510925775.4

11.一种可变惯质系数的双管路液体惯容器,ZL201510762454.7

12.一种主动液压互联式馈能悬架,ZL201610128917.9

13.一种机电液耦合式可控惯性和阻尼设备,ZL201610126444.9

14.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制动能量回收装置,ZL201510445678.5

15.一种车用锂电池组的热管理系统,ZL201410628010.X

16.一种基于多信息融合的纯电动汽车驱动工况识别方法,ZL201410419999.3

17.一种纯电动汽车起步时动力需求匹配及优化的方法,ZL201410419801.1

18.一种主动悬架和电动助力转向集成系统的解耦控制方法,ZL201410245197.5

19.一种惯质系数连续可调的惯容器装置,ZL201410650829.6

20.汽车ASS和EPS集成系统神经网络逆控制器及构造方法,ZL201410244188.4

联系方式:

电话:0511-88781835

手机:13905296988

E-mail:chenlong@ujs.edu.cn

通讯地址: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学府路301号

江苏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

人生格言:


上一条:孙晓东

下一条:孙晓东

友情链接